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说起相声界,世人只知郭德纲厉害。
殊不知在主流相声圈,早期的郭德纲就是个上不得台面的二流货色。
相声界最爱论资排辈,别看郭德纲徒子徒孙多,全是相声界族谱的尾巴。
真论起来还得是相声三大家。
马家、侯家、常家。
可就是这最重纲常伦理的常家,却闹了一出枉顾伦常的笑话。
这一切,还得从相声大师常宝华说起。

01
常家的常连安创建了大名鼎鼎的启明茶社。
道上有种说法是:启明茶社是相声界的黄埔军校,教出了无数优秀的相声演员,德云社搁在启明茶社面前只有提鞋的份。
常连安有六个儿子,常宝华便是第四子。
他对自己的相声水平有自信,故几个儿子的相声功夫都是自己调教,没有急着让他们拜师学习。
在父亲的调教下,常宝华的说学逗唱都有点模样了。

常连安见儿子有几分才情,便将常宝华送去了启明茶社相声大会当学徒。
在世人眼中,常宝华后台这么硬,是完全没必要去拜师傅的。
可相声界有相声界的规矩。
讲相声的这群人,最讲礼仪尊卑、纲常伦理。
没有师傅,就是来路不明之辈,讲的都是下三流的相声。
纵使有天大的后台,那也是要被人瞧不起的。
常连安再有本事,也没办法以一己之力撬动相声界的规矩。
于是,常连安只能给儿子找个师傅。
琢磨了半天,常连安打算将儿子托付给焦少海。
焦少海是“相声八德”焦德海的儿子。
常宝华若是拜在他门下,便算焦德海的徒孙了。
这样一来,常宝华在相声界的辈分和地位就直线上升了。

若此事能成,也算是一桩美事。
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,将此事搅黄了。
那人就是马三立。
马三立是相声界赫赫有名的人物,跟常家父子关系极好。
尤其是老四常宝华,最得马三立的心。
1951年,这头常连安正为儿子拜师一事焦心,那头马三立就找上了门。
彼时马三立正打算再收几个弟子继承自己的衣钵,见了常宝华就问:“老四(指常宝华,他乃家中第四子),你爱我吗?”
相声演员哪个不是张嘴就来活,不会让话掉在地上。
常宝华也不例外,张嘴就是:“三叔,我喜欢您。”
马三立闻言哈哈大笑,便道:“你磕三个头,拜我为师吧。”

这话一出,常宝华立时犹豫了。
他知道父亲属意自己拜师焦少海,哪里敢擅自答应,便跟马三立解释了来龙去脉。
马三立闻言摆摆手:“你爸说的不算。我过两天要收几个徒弟,你先入门当大师兄。”
话都说到这份上了,常宝华再推拒就不像话了,只能说先回家禀报父亲。
马三立知道规矩,点头同意了,道:“行。跟你爹说,我不收拜师礼,到时候你给我磕几个头就行了。你爸那么抠,你这么说他肯定高兴。”
就这样,常宝华拜在了马三立的门下,成为了力压方笑文等人的大弟子。
马三立很疼常宝华,一身功夫可谓是倾囊相授。
常宝华也很争气,在相声界名气越来越大,没有辜负老爸和师傅的栽培。

02
而相声界讲究的是一代传一代,常宝华混出名头后,便也想着收徒弟。
后来挑中了牛群。
牛群是何许人也?
他跟名家之后的常宝华完全不一样,能入相声这行全是缘分。
牛群家境不好,小时候吃了不少苦,生活里唯一的甜头就是相声。
他出生在曲艺之乡天津,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,高低都能贫两句。
牛群闲了没事的时候,就喜欢听家旁戏台子上的演员讲相声。
说学逗唱,滑稽的肢体表演总是逗得观众哈哈大笑。
牛群很喜欢这种氛围,让他短暂的忘记了生活中的穷苦和无奈。
1968年,高中毕业的牛群被分配到河北某个村庄下乡插队。

在辛苦劳作的间隙,牛群认识了一个打快板的老人。
两人一见如故,成了忘年之交。
在相处中,牛群从老人那里学会了怎么打快板。
彼时的牛群只把“打快板”当做爱好,殊不知这个爱好即将改变他的人生。
1970年前后,发生了一件牛群计划之外的事情。
彼时的他已经入伍,在通讯连当一个基层兵。
恰逢年底举行文艺汇演,每个连队都得出一个节目。
本该上台表演的表演者突发状况无法上台,也不知道谁说了句“牛群会打快板”,众人就撺掇牛群上台。
在一众的叫好声、欢呼声中,赶鸭子上架的牛群站在了舞台中央。
牛群打了一段十来分钟的快板,赢得了满堂喝彩的同时,也拿到了向上爬的入场券——他被文工团破格录取了。

牛群心里清楚自己能进文工团是什么原因,入团之后他努力练习快板,一刻都不敢懈怠。
这份努力感染了文工团的艺术编辑刘学智。
刘学智是快书大师高元钧的弟子,打得一手好快板。
见牛群努力,刘学智便将他收在门下,几年之后还将他引荐给了常宝华。
一般情况下,师傅是不愿意弟子另拜名师的。
刘学智之所以如此大度,是因为牛群跟他女儿好上了。
起初的时候,牛群靠着刘学智传授的快板功夫在文工团混得风生水起。
可时间久了,这些功夫就成了老三套,根本不出彩。
1979年的全军汇演,牛群表演节目《原形毕露》。

但几个包袱都抛得令人尴尬毫无笑点,演出效果极差。
牛群很是头疼,求到了师傅同时也是岳父的刘学智面前。
在老一辈眼中,女婿就是半个儿子,想到自己老了还得靠牛群,刘学智便引荐他拜师常宝华,进入了相声的主流。
牛群是常宝华门下第一个徒弟,常宝华是非常器重他的,吃饭的本事全都教给他了。
而马三立又疼常宝华,对他的大弟子牛群也颇加照顾,常指点牛群。
牛群本人也算争气,讲起相声来也是像模像样的。
可惜怀才不遇,他一直没碰上走红的机会,直到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冯巩。

冯巩来头不小,他是相声大师马季的弟子,跟师弟刘伟组了个相声组合,火遍了大江南北。
无奈刘伟这厮是个拎不清的,巅峰时期竟然移民出国了。
冯巩气急攻心却也无可奈何,只能另觅搭档,这桩好事就落在了牛群脑袋上。
搭上冯巩这艘快船,牛群名气蹭蹭蹭的上涨,成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相声演员之一。
03
刚走红后的牛群没有飘,对师爷马三立、师傅常宝华都充满着敬意。
1991年春节前夕,常宝华带着牛群等弟子去看望恩师马三立。
彼时牛群已经走红,娱乐圈行程忙得不可开交之外,部队文工团的工作也是只多不少。

拜访马三立这天,刚从部队回来的牛群还来不及换下军装,就跟着常宝华去马三立的家。
到了马家附近,常宝华、牛群一行人就见马三立正背着手在屋外悠闲散步。
一伙人急忙围上去,亲热的跟马三立打招呼。
牛群也不例外,可他那句“师爷”还没喊出声,就被马三立堵着了。
“嘘~”马三立把一根食指比在唇边,示意牛群不要出声。
牛群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,撇头看了师傅常宝华一眼,见后者也是一脸不明所以的表情。
看马三立神色郑重,牛群也不敢忤逆长辈,乖乖的闭上嘴巴,一脸恭敬的跟在马三立身后回了家。
一众人到马三立家中安置好,牛群才敢问出心中的疑惑:“刚才怎么不让我喊您呢?”
马三立很认真的看着牛群,正色道:“孩子,此时你身披军装,不停的在大街上喊‘师爷’,你觉得这合适吗?”

一听这话,牛群汗毛都立起来了,心道自己差点犯了大错,连忙追问:
“是不合适。可您就是我师爷啊,我总不能在路上装作不认识您吧,这跟欺师灭祖有什么区别!”
“欺师灭祖”可是个大罪名,牛群不愿意背。
马三立便说:“穿着军装随你怎么叫,马先生、马老师,再不济叫我“马三立”也行。”
牛群可不敢叫马三立的本名,略微思索眼睛一转,笑着说:“那我喊您同志吧。您看怎么样,师爷?”
一旁听着的常宝华不乐意了,嗔道:“你小子胆儿真大,怎能这样跟师爷说话呢?”
马三立一听胡子就瞪起来了,对着常宝华道:“我觉着‘马三立同志’挺好,咱三都是党员,以后就这么叫。”

牛群立马附和:“同志好。”
马三立心里一下就舒坦了:“有钱的孙子大三辈嘛,你以后也甭叫我‘师爷’了,就叫我同志吧。”
众人笑作一团,这事就像玩笑一样过去了。
但牛群一直记在心里,往后见师爷马三立、师傅常宝华,他都会尽量换上便装。
实在有来不及换的时候,牛群也会喊两人“同志”,绝不会穿着军装在大庭广众之下,作出不合体的事情。

04
刚红的时候,牛群的确很听马三立、常宝华的话。
可红久了,他就有点飘了。
在部队、娱乐圈发展得都不错的牛群,竟然想去商界闯一闯。
1999年,跟冯巩表演完节目《瞧这俩爹》后,牛群搭上了一条卖牛肉干的线。
老婆骂、师傅骂、搭档骂,都没把牛群的心骂回来,不管不顾的去了安徽蒙城。
彼时有家卖牛肉干的商户联系上了牛群,想请他给牛肉干做宣传。
牛群本来就红,还本家姓“牛”,卖起牛肉干来可谓是事半功倍,销量蹭蹭蹭的往上涨。

为了让牛群更好的带货,蒙城甚至给牛群安了一个“副县长”的名头。
实际上这只是“挂名”,可消费者不懂这其中的弯弯绕绕,铆着劲买牛肉干。
据悉,牛群任职副县长后,牛肉干的销量带动了当地的经济,其GDP增长轰动了全国,牛群这个副县长引得三百多家媒体争相报道。
坐在副县长的位置上,牛群觉得要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。
于是在牛肉干之外,牛群开始在别的领域反光发热。
一个明星给蒙城县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,不仅是牛肉干的销量,各行各业都被带动发展。
许多投资商冲着牛群的名气投资,工地都多了好多个。

改善绿化、组建商贸城、维护文化遗址……
只要是自己能做的,牛群都做了。
还别说,牛群在蒙城的政绩很是亮眼,当地老百姓都对他很是爱戴。
当牛群任期到了之际,老百姓自发情愿他继任,可见牛群在当地人气之高。
2002年前后,牛群开始关注当地的聋哑儿童上学难的问题。
牛群发现当地设立的聋哑学校不多,为数不多的聋哑学校设备落后、教学资源不足。
桌椅被腐朽、墙壁潮湿不堪导致开裂……
这样艰难的环境,孩子们怎么读得进书?

为了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,牛群向社会发起了募捐,筹得了不少善款。
按理说,这是一件好事。
可坏就坏在,善款越来越多,学校也越办越大,最后从公立学校变为了牛群所有的私立学校。
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了,外界纷纷指责牛群侵占公家财产。
一时间,牛群成了人人喊打的“贪污犯”。

牛群只觉冤枉,声称自己只是挂名的副县长,没有任何实权也没有收受任何贿赂。
他甚至公开了自己的资产,希望能自证清白。
可愤怒的民众不会给牛群解释的机会。
在一片质疑声中,牛群结束了自己的副县长生涯。
与此同时,关注到舆情的官方成立了调查组。
经过一系列取证调查,发现牛群不存在任何违规违法行为。

官方发布通告还了牛群清白。
可事实真相却鲜有人关注,只剩下一群键盘侠在网上狂喷牛群是贪官。
经此一事,牛群口碑一落千丈。
官是没法继续当了,想回娱乐圈也是困难重重。
在大多数观众的眼里,“贪官”牛群已然是劣迹艺人。
牛群先后请了以前的搭档冯巩和春晚大咖赵本山提拔自己,可收效不佳。

此路不通,牛群只能另走一条。
牛群收购了一家面临倒闭的杂志社,搞了一个“名人专访”的专栏,凭借着以前的人脉采访到了不少圈内大咖。
起初,冲着名人效应,杂志收益不错。
牛群还大办摄影展,看上去相当风光。
可名人光环只能管一时,不能管一世。
热度慢慢消散,杂志社也就入不敷出,没什么搞头了。
总之,那几年的牛群很是憋屈,跌落低谷之后怎么都回不到巅峰。
有人疑惑牛群师徒关系那么好,常宝华怎么就不提携这个大弟子一把?
这还得从一个叫侯耀华的男人说起。
05
侯耀华和牛群的恩怨还得从2001年说起。
当时牛群忙着卖牛肉干,侯耀华信口开河说他是“首例疯牛病患者”。
这话很难听,不过牛群当了副县长有偶像包袱,也不好和他计较什么,这事也就过去了。
没想到八年后,侯耀华这厮又来抢“常宝华大弟子”的位置。

2009年,年过六旬的侯耀华已经算是知名的相声大师了。
但在主流相声圈里,他却是个不上道的存在。
因为侯耀华虽属相声三大家之一的侯家,但他没有拜师傅,这种行为在相声界是“名不正言不顺”。
故此,侯耀华被骂了好多年。
即使成名后的侯耀华凭借名气收了不少徒子徒孙,可在相声界依旧是人人喊打的不正之辈。
为了让主流相声圈接纳自己,侯耀华一直想拜个师傅为自己正名。

想来想去,侯耀华求到了常宝华的门前。
常宝华极乐意收下这个弟子,原因有三。
其一,彼时相声势弱,就郭德纲稍微风云一点,至于“相声三大家”早就被观众忘到脑后了。
常家的常宝华将侯家的侯耀华收作弟子,会给人一种相声三大家联合的感觉,看上去更有气势。
跟古时候两大家族“联姻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再者,侯耀华有一弟弟叫侯耀文。
常宝华曾想收侯耀文为徒,可侯耀文的父亲侯宝林却说:整个相声界,活着的人已经没资格教你了。

言意之下,侯宝林看不起常宝华的资历。
常宝华嘴上不说,可心里一直不快。
等到侯宝林仙去,常宝华再收了他的大儿子侯耀华为徒,也算是打对方的脸了。
另外,相声界一直有种说法,年少时看老师,年老时看弟子。
也就是说,相声演员学艺时看师傅名声,老了就全靠弟子名声了。
之前牛群混得不错,常宝华面上也有光。
偏牛群不听劝硬要去经商从政,把自己玩翻车了,连累常宝华的名声都掉了几分。
要说常宝华心里没气,那是绝不可能的。
在这样的局面下,常宝华需要一个像侯耀华这样有名气、有背景的弟子充门面。

常宝华想收徒,侯耀文想拜师,这事就这么成了。
按入门的时间来说,侯耀华在常宝华门下只能算最末等的小弟子。
但侯耀华是什么身份,怎么能屈居末流,叫一群阿猫阿狗师兄呢?
为了保住面子,侯耀华只能当“大师兄”。
常宝华自然愿意,毕竟他原本的大弟子牛群实在是太不争气了,哪比得上侯耀华这样的大弟子。
于是,侯宝林豪掷十八万大摆宴席,将侯耀华收作了大弟子。
据悉,拜师当日,原本大弟子牛群也去观礼,心情很是不忿还骂了脏话。

牛群不高兴实属正常,当了几十年的“大师兄”一下变成“二师兄”。
搁谁身上,都没法坦然接受。
常宝华、牛群师徒之间因侯耀华划下了一到深深的裂痕,即使表面风平浪静,内里早已溃烂生疮。
就连常宝华2018年离世,牛群都没出席师傅葬礼。
都说人死灯灭,可牛群仍旧无法忘怀。
昔日那么亲密要好的师徒,走到了死生不复相见的这一步,真是令人唏嘘。
若是马三立先生健在,亲眼看到常宝华牛群师徒走到决裂的这一步,不知他老人家作何感想。
当然,若是马三立先生还活着,也许牛群不会走入低谷,师徒二人也就不会决裂。
就像相声唱词里说的那般,这一切,都是命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lnzczz.com/32138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